文章详情

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云计算行业遵循的是“技术为王”的发展逻辑:谁拥有更先进的技术,谁就将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阿里云用曾经的黄金十年时间验证了这个逻辑的正确性,又用了后面5、6年的时间证明了这个逻辑也不是全部正确。

手握国内最先进云计算技术的阿里云,其增长率从2016财年的137.53%降至了2023财年的3.53%,市场份额跌破30%。

而一直被诟病技术创新力不足的运营商云却异军突起,增长率连续多年超100%,天翼云、移动云市场份额都挤进前五,对阿里云形成围剿之势。

这种局面的形成跟国内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也跟两大阵营的发展路线息息相关: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云坚持的是公有云路线,认为公有云模式能够不断做大规模,从而追求更高的效率,公有云架构天然能向全球市场扩张,不断摊薄算力、研发成本,实现云厂商与市场客户的共赢。

而以天翼云为代表运营商云聚焦的更多的是混合云、私有云、专属云等本地部署的云,认为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机房、宽带、央企品牌和客情关系,去快速立稳脚跟,赢得后面技术创新升级的时间和空间。

结果大家都清楚:公有云模式过去几年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不断碰壁,一方面是更适合公有云模式的互联网行业触顶回落,对云计算需求不足;而另一方面是政企行业在数字经济倡导下,产生大量上云需求,却他们更加青睐私有云、混合云、专属云。

结果就是,国内云计算行业整体增长或许还过得去,但公有云的增长增速已跌至历史最低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云厂商2024年将如何走?

我认为,就一个字:钱!

当然,也可以用两个字:搞钱!

我们还是以阿里云为代表来看,2024年Q1才结束不久,阿里云的降价战略已经连发三枪——

2月29日,阿里云高调宣布多款产品8折起,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

3月31日,罗永浩在直播间亲自给阿里云带货,直播间主打两款基础云服售价低于1折。

4月8日,阿里云海外市场宣布全线降价,平均降幅23%。降价覆盖全球13个地域节点部署的核心云产品,最高降幅59%。本次降价后,阿里云海外市场云产品价格全面低于其他国际主流云厂商。

事实上,不光阿里云,腾讯云、京东云、字节云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也多次发起或跟进价格战。

它们背后目的是啥呢?真的是学雷锋做好事,一心一意将技术红利分享给客户,实现所谓的技术普惠?

我认为它们的策略很简单:先把价格打下来,然后把市场抢回来。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曾表示,云智能集团将坚定实施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战略。他强调,所谓公共云优先,即指对所有产品和业务模式做取舍,减少项目制销售订单,加大公共云核心产品投入。

腾讯云在发布2023年财报的同时宣称,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抛弃虚胖,稳扎稳打,练出一身自研肌肉,业务持续高质量增长。

它们的发展策略很清晰:重新瞄准中小微企业、个人云用户,通过降低价格,做大公有云供给规模,平衡成本,以提升利润率。核心两个字就是搞钱。

为什么明明政企行业更“多金”,为什么公有云模式已经明确被政企行业拒绝,互联网云厂商还是一意孤行走公有云道路呢?

原因有三个层面:

第一,互联网云厂商只有公有云一条路可行。项目制私有云的路子,它们曾经走过,但确实走不通——利润率低、回款周期长、坏账风险大、过多定制化开发无法沉淀产品等等,与它们擅长的玩法格格不入。而它们也无法说服大型政企采用公有云,毕竟政企行业与公有云模式有天然的分歧:其一,公有云的数据不在本地部署,出现事故时权责难以理清,本地部署的云由自己掌握,更符合监管、安全要求。其二,政企机构考虑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倾向私有云而非公有云。因为在财务报表中,公有云是资本支出,私有云是固定资产。

第二,虽然屡屡碰壁,但互联网云厂商依然认为公有云模式是正确的。这从几位头部云厂商的高管的发言就能很清楚的认知到这一点,互联网云厂商大部分是传承自AWS、Azure等海外云厂商的模式,无论是研发、运营还是组织,都是对照着打造的,而AWS、Azure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还在继续取得成功,这是国内互联网云厂商维持信心的底气。

第三,互联网云厂商在押注人工智能,认为AI激发的需求将以公有云模式来满足。当前一个共识是:我国算力资源在规模和使用成本等方面仍然不能满足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和快速迭代创新的需要,而公共云具有大规模集群管理能力,能以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帮助提升我国算力供给能力,并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推动算力门槛降低,让更多的用户享受普适普惠的算力服务。此外,公共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还将推动“云计算”走向“云智算”,云计算不再局限于IT计算本身,而是提供包括算力、模型、数据、生态等与智能化发展相关的全方位创新服务,从而促进“人工智能+”切实落地。

阿里云就曾判断,“全球正处于由传统计算向AI计算转型的关键时刻,绝大多数AI计算将在公共云平台上进行。”所以,对于多次降价行为,阿里云的解释是,通过释放规模和技术红利,持续降低云计算成本,并积极推进从底层算力到AI平台再到模型服务的全栈技术创新,加大本地化服务和生态建设投入,支撑全球开发者和企业抓住AIGC带来的增长机遇。

事实上,当前国内云计算或者说算力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十字路口,左右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技术因素、政策因素、政治因素等等,我们很难站在起点去判断各方发展的结局,但当前的一个共识是:我们亟需提高国内算力产业的竞争力,至于是走公有云道路,还是走算力网络道路,就由它们自行PK吧。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moguo.com/info/internet/319.html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点击联系客服QQ

工作时间:10:00-22:00

客服微信

IMOGUO

客服邮箱

info@imoguo.com

扫描二维码

添加微信客服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